 
					苦涩的啡咖
				 
				黄山光明顶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,以下是详细介绍: 
名称由来 
相传古代有位叫“智空”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,亲见“日华”出现于天门,山顶大放光明,故得名“光明顶”。也因这里高旷开阔,日光照射长久,“光明顶”之名尤为相宜。 
宗教文化 
- 佛教文化:明代普门和尚在光明顶创建大悲院,供奉皇太子所赐的大悲观世音像,院内还有潘之恒捐资铸造的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金刚般若钟。但清末太平军肆虐期间,大悲院断了香火,直至化作瓦砾。
- 道教文化:相传黄帝为求长生,携术士容成子、仙人浮丘公登临此山采药炼丹,在光明顶炼丹峰炼成仙丹,服后乘白龙升天,留下轩辕峰、炼丹台、丹井等遗迹,成为黄山文化的重要符号。 
文学艺术 
- 诗词: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美黄山光明顶的诗词佳作。如唐代李白有“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”的佳句,元代汪泽民在游记中描述光明顶“所谓三十六峰者,骈列舒张,横绝天表,众岫叠岭,效奇献秀,尽在一览”。
- 散文游记:徐霞客在万历四十四年(公元1616年)初游黄山后写下《游黄山日记前》,其中对光明顶的景色及位置等进行了描述,“天都、莲花并肩其前,翠微、三海门环绕于后”,让后人对当时光明顶的风貌有了一定的了解。 
现代变迁 
1955年,在大悲院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,它不仅为气象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,也成为了光明顶的一个独特标志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#黄山的介绍#
